纳米体育_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您好,欢迎访问纳米体育官网!

纳米体育

更环保更安全

纳米体育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纳米体育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纳米体育工业园88号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13800000000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16号建议的答复纳米体育

发布时间:2023-07-23 16:01:17人气:

  纳米体育贵委“关于两湖创新区率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答复意见如下:

  常州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坚持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幸福常州成长坐标,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建设“两湖”创新区,推进“532”发展战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重要实践载体,认真谋划,科学布局,高位推动,稳步实施,实现良好开局。

  近年来,我市在经济实力提升、绿色发展转型、循环化改造、静脉产业园创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区位条件的优越、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无废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2年底,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5%,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建成区为100%,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理能力达265万吨/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95%和98%以上。制定《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废弃物管理的若干规定》,制度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重点项目12个,2022年2月,我市“餐厨废弃物高质分离与高效生化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省政府《关于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政发〔2022〕28号)中得到表彰,无废工程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系统推进“532”发展战略,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作为未来五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2022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成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组。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助力生态中轴建设,走出具有常州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子。同时,在常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增设“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组,明确市发改、工信、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工作组组员。各辖市、区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基本建成横向包括相关职能部门,纵向覆盖市、县、镇、村的协调机制。

  4月24日,我市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为确保无废城市高起点打造,邀请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中心根据我市实际高标准编制建设方案,经过前期信息收集、部门座谈、现场调研以及书面征求意见,《常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在江苏省方案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主动加压,突出常州特色,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9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11月18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12月7日由市政府印发。同时要求各辖市、区同步编制方案,形成“1+7”方案体系。

  制定《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和《2022年度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将“无废城市”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纳入辖市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目标责任书中,通过“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辖市区的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任务。“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工作要求,讨论交流“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举措,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开展示范项目督查指导,积极协调地方、项目实施单位解决“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政策难题。

  2022年以来,市专项工作组组织市生态环境、城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研究并初步制定“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酒店”“无废商场”等9类无废细胞指标体系,为顺利推动无废细胞建设奠定基础;对武进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调研,推动在充分吸收借鉴试点地区的建设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更多亮点示范工程;为加快推进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梳理《工作要点》完成情况,形成各板块问题清单,并发函通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督促加强能力建设,落实整改措施。

  一般工业固废方面,重点实施源头减量,提高处理能力。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固体废物减量控制阀。我市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鲜明的产业名片,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产业绿色转型成效初显。二是全面发展行业绿色生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2022年我市共有181家企业列入省2022年第一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除2家企业关停外,其余179家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验收工作。另外,44家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三是逐步提升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2022年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760.8万吨,综合利用率95.9%。

  农业废弃物方面,着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2022年度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98%以上,水稻秸秆离田率预计与2021年持平(2021年为14.5%),2022年有机肥替代比例初步测算为20.0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情况:2022年年末,全市509户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年内列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巩固提升清单的5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100%,预计全市畜禽粪污产生总量96万吨左右(其中规模养殖场猪粪约占25%、鸡粪约占60%,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约占15%),资源化利用量超94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开展“三夏”麦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小麦收获面积53万亩,其中秸秆还田作业面积约为49.3万亩,离田作业面积约为3.7万亩,麦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全市水稻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综合利用率将稳定在96%左右。

  生活类废弃物方面,一是聚焦生活垃圾。我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模式为“村保洁、镇(街道)收集、区转运、市处理”,除溧阳市外其他6个区的生活垃圾统一由市级城管部门进行科学调度、有效处置,终端处理实行“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转运情况:常州市现有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站共115座,目前全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转运能力约9000吨/日,满足现阶段生活垃圾转运需求。焚烧情况:目前,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终端焚烧处理设施共有6座,现状及在建处理设施设计焚烧规模合计为5400吨/日,实现了全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填埋情况:目前,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终端填埋处理设施共有3座,设计处理能力合计1800吨/天。二是聚焦餐厨废弃物。我市现有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2座,合计处理能力540吨/天,作为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实现了常州市区(包括乡镇)的餐厨废弃物全市域覆盖、全量化处理的目标。三是聚焦厨余垃圾。近年来,我市积极启动厨余垃圾分类工作,2022年全市新增四分类小区300个,累计达到522个,占建成区小区41.43%。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共138座,总规模678.4吨/日。其中:餐厨废弃物处理厂2座,合计规模540吨/日;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36座,合计规模56.3吨/日;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100座,合计规模86.1吨/日。

  建筑垃圾方面,重点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是发展绿色建筑,提升绿色设计水平,推广绿色施工,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49.86万平米,其中居住建筑1076.25万平米,公共建筑273.61万平米;新增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二是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2022年建筑垃圾产生量302.3万吨(不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214.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71.06%。

  危险废物方面,重点强化过程监管,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一是提升能力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危废经营单位87家,处置能力超230万吨/年,处理范围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6类中的39类,基本涵盖我市主要危废产生类别,危废实现“产处平衡”。重点聚焦小微产废单位危废处置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推动危废集中收集试点,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9个试点,收集范围覆盖全市,收运网络基本建成。二是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应纳尽纳”,指导督促全市10257家产废企业纳入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系统,通过宣传培训、抽查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规范落实包装申报、码上转移的信息化管理要求。督促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规范危废接收,主要处理污泥类危废,降低安全风险。三是提升危废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一张清单、一套制度”,实现危废规范化管理。“一个清单”,即出台危险废物清单化管理意见。“一套制度”,即实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严管30条”。

  一是聚焦新能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回”融合发展,培育“新能源无废产业链”,积极打造“一区一特色”。

  新能源电池方面,溧阳时代公司依托集团内湖南邦普公司处置锂电池生产废弃物和废电池,年处置量约7600吨。金坛蜂巢能源公司建成30 MWh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项目,2022年度废旧电池采购4.1MWh,销售4MWh,主要用于电网公司调峰储能。新北厚德再生公司“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技术研发线月全部建成,共计建成退役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破碎分选线条及负极极片破碎分选线条,厂内拥有年拆解退役动力电池18000套及年产铜粉552.953吨的研发生产能力。“MMHC储能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线”,厂房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整体研发生产线月底完成,届时,将形成年利用退役动力电池2000套及年产MMHC储能站261.805吨、梯次利用电池包610.877吨的研发生产能力。

  光伏组件和退役风机叶片方面,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赛环保”)正在同步开展物理法、热解法、化学法的技术装备开发与迭代。与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申报的年处置2000吨退役光伏组件的高压射流研磨法拆解示范线,该技术装备入选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项目。针对退役风机叶片,瑞赛环保正在开发将玻璃纤维风机叶片资源化利用成为3D打印建筑材料的技术,该项目已经在瑞赛环保公司内部正式立项,并与国家能源集团、大唐环境集团洽谈技术合作开发事宜。

  二是聚焦典型行业,加大清洁循环技术改造力度,将“危污乱散低”整治与打造“无废行业”试点示范相协同,打造“一镇一品牌”。

  前黄镇重点打造“无废玻璃钢”试点示范,2022年,前黄镇对55家玻璃钢生产企业进行了详细摸排调研,制定《前黄镇玻璃钢产业集群整治方案》,召开现场推进会。今年以来,武进区按照“危污乱散低”企业整治行动方案持续开展整治。截止目前,玻璃钢行业整治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

  孟河镇重点打造“无废汽摩配”试点示范,依托小微收集项目,推进危废小量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新孟环保”扎根孟河辐射西部乡镇板块,累计服务小微企业1000余家,累计收集危废948.8吨。对150余家企业进行活性炭入户调查,了解了企业活性炭使用现状,为活性炭“绿岛”(绿链)提供了精准数据。加快推进集中喷涂中心绿岛建设,汽车零部件喷涂产业园厂房正在土建阶段,预计10月份竣工验收。

  西夏墅镇重点打造“无废刀工具”试点示范,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微信群、QQ群、现场宣传的多种方式对辖区内刀工具企业进行文件精神的传达;二是摸排准备。西夏墅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西夏墅镇审批局和相关村(社区)对辖区内刀工具企业进行一轮初步摸排工作,目前,工作在进行分工安排,待5月初开始逐步进行。三是危废处置。目前,就油泥处置问题已与多家第三方单位进行沟通协商。

  郑陆镇重点打造“无废干燥设备制造”试点示范,根据2023年郑陆镇干燥集群治理“规范提升”企业200家和“关停淘汰”50家的年度工作目标,经综合评价,目前主要分为3大类实施方案和12项具体做法,结合行业整治推动气、水、固废等环境污染物处理实施整治提升。

  邹区镇重点打造“无废灯具”试点示范,对提升整治的企业,遵循源头减量、厂内循环、绿色低碳的原则,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技术更新、点对点利用等手段,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力打造“无废灯具”新模式。

  横林镇重点打造“无废地板”试点示范,横林镇聚焦典型行业发展,引导广大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新的发展动力,将“危污乱散低”整治与打造“无废行业”试点示范协同,打造横林“无废地板”一镇一品牌。

  我市在具备坚实建设基础的同时,在生活垃圾分类和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农业固体废弃物收储运能力以及医疗废物焚烧能力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源头产生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无害处置最优化”为目标导向,全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1.全面推进方案实施。依据《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纳米体育,加强各板块和部门目标任务考核,进一步压实责任,突出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以方案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市区统筹,一体推进。

  2.推动产业绿色升级。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聚焦新能源之都,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设备等回收与梯次利用体系。聚焦多废高废的钢铁、水泥、热电等传统行业,持续推进玻璃钢、地板、汽摩配、刀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一镇一品”综合整治,推进苏南模式现代化。

  3.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示范效应。探索静脉产业园建设,打通固废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固废产业新生态。聚焦指标体系,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标准》,出台《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推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开展园区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建设“无废园区”。

  4.开展环太湖地区城乡废弃物处理利用体系建设。探索社会资本为主投入机制,健全有机废弃物收储运体系,优化提升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强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科技支撑,明确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主要产品应用方向,打通市场化应用赌点,完善处理利用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重点建设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探索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推动资源化利用。

  5.完善“无废细胞”指标体系,积极培育“无废细胞”。责任部门牵头,板块负责落实,全面推进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酒店、无废景区、无废学校、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乡村等“无废细胞”创建。完善各类“无废细胞”创建规范,出台《常州市餐饮行业公筷公勺使用服务和反食品浪费规范》,引导餐饮企业开展光盘行动。印发全市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计划,有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做好专题性和动态性报道,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公众逐步转变生活习惯,以一个个“无废细胞”“无废单元”支撑起整个“无废社会”。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 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号

推荐资讯

HTML地图 网站地图